专研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培训20年!

登 录

上海自贸区:在更高起点打造开放桥头堡

首页    热门话题/知识    上海自贸区:在更高起点打造开放桥头堡

“从0到1”制度创新,“从1到N”辐射带动 上海自贸区:在更高起点打造开放桥头堡


 十年前,上海外高桥(600648)基隆路9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掀开改革新篇章。

  十年蝶变,上海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也有力推动了上海的高质量发展。

  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上海自贸区还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扩大开放,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锐意创新,以融通共赢的生态展示包容,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一张清单透视制度创新高地

  “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放权赋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自贸试验区里试出整个制度体系,这是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最大的使命。

  推动构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布中国首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成了上海自贸区的亮点之一。

  过去十年,负面清单七次“瘦身”,特别管理措施条目由最初的190项缩减至目前的27项,上海自贸区在制造业、金融业等数十个领域落地了一批全国首创外资项目。

  过去十年,上海市级层面先后向浦东新区政府下放超百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为上海自贸区深化开展“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放管服”改革试点创造条件。

  同时,上海市级层面分三批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累计下放1215项市区两级行政事项,通过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临港新片区率先实行“一站式拿地开工”和“一站式竣工投产”,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环评、水保、排污许可证“两评一证”合一等改革举措,打造吸引全球企业创新创业的强大“引力场”。

  在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改革创新研究所所长王果看来,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十年来上海自贸区不仅注重“从0到1”的制度创新,同时强化“从1到N”的辐射带动,在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上做文章、在促进制度创新成熟定型上下功夫,形成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事中事后监管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全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推出,让企业可以依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线上申报。”泓明供应链集团关务高级经理白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第一时间在上海建立了全国一体化智能通关中心,实现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关二期和海关跨境贸易大数据系统无缝对接,并且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系统对接,真正意义上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自贸区挂牌的工作人员队伍中,就有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处长梁翔的身影。

  坚守外高桥十余年,梁翔的工作始终致力于提升上海自贸区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他工作的抓手是“离岸通”平台。

  “离岸通”平台即上海自贸区离岸转手买卖服务系统,于2021年10月启动上线。数据显示,上线以来,“离岸通”平台入驻企业近100家,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55家,交易次数近1000次,贸易真实性核验5000多次。

  2022年,保税区域内涉及离岸买卖的企业超300家,占上海全市50%左右;保税区域内企业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外汇结算额已占上海的81%。

  其中,“离岸通”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全国首个综合运用境外数据对贸易行为进行真实性审核的平台。我们有效整合了多渠道的境外数据,包括企业信用画像,境外港口装卸信息,海外报关信息以及空运运输信息等海外运输数据,帮助银行审核离岸贸易的真实性,便利自贸区‘买卖全球、调度全球’。”梁翔说。

 

  “保税区管理局还在争取‘离岸通’平台接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信息化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梁翔说。

  因为享受在自贸区这种“买卖全球、调度全球”的感觉,全球汇西班牙馆馆长大福早就把上海当成了第二故乡。

  “我在上海生活了12年,非常热爱这座城市。”大福说,他创立了总部在外高桥自贸区的希中公司,为中国企业和零售商开发从世界各地进口的食材和饮品,让中国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随心购买海外优质商品,这个过程让他非常开心。

 

  为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上海自贸区还开拓资金跨境通(002640)道,创设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试点,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4万个,累计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142万亿元。

 

  同时,上海自贸区还着力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面向全球的平台,推出原油期货、20号胶等一批创新产品,上市全国超过一半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落地全国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设立上海数据交易所,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场内交易,累计挂牌数据产品近1500个。高标准建设“国际数据港(603881)”,启动运营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开展数据跨境流通创新试点。

 

  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试验田,站在十周年新起点上,上海自贸区将继续当好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风向标,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破局。

  根据中央最新精神,上海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继续转换观念,强化保障举措,统筹发展和安全,制度创新要力争有新突破,促进开放要有新拓展,谋划发展要有新提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受访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上海自贸区工作或将围绕三个着力点展开:一是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二是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三是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综合来看,整体和系统的落点在全产业链。”一位业内专家分析称,上海将激活创新“第一动力”作为抓牢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核心指向,围绕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需要来谋划推进改革,打通产业链各环节的堵点痛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孙元欣认为,上海自贸区将继续当好排头兵和领头雁,在更高水平上下功夫,统筹谋划,率先推进。

 

  其中一大内容是,上海要着力提升国际规则衔接能力,全面对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贸易自由便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数据跨境流动、“边境后”规则贯通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丰富测试样本和试验内容,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如率先对接CPTPP关于货物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部分条款,制定上海市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方案,积极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再制造业

 

  同时,上海将着力提升高端产业引领能力。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在支持全产业链融合升级、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应用测试场景开放等领域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助力打造多个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如扩大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改革的试点范围,建立进出境全流程联合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特定血液制品、动物源性产品等特殊物品的审批验放效率。

 

9月27日 07:51
浏览量:0

温馨提示:

 

1、实时发布最新资讯、行业动态、分享知识及培训课程,助力企业发展,帮助更多职业人员能力提升。

2、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著作权为原创者所有,转载仅为帮助更多的人学习知识。如需删帖请联系:sqlhzx@126.com

 

最新活动

热门话题

外贸学苑

外贸培训
刘希洪
国际贸易培训
热门新闻
职业能力提升
培训体系架构
专家讲师

Beijing World Trade Business Service Co.,Ltdt

 

知识分享   国际政策    外贸新政 

管理工具   聚焦企业    物流资讯 

Beijing World Trade Business Service Co.,Ltdt

 

知识分享   国际政策    外贸新政 

管理工具   聚焦企业    物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