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首都曼谷即将成为全世界的目光焦点,本年度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8日至19日将在那里举行。
这将是apec自2019年以来首次举行线下领导人会议,发生在地缘政治冲突持续、世界经济面临挑战的动荡时期。
外界希望,这场以“开放、联通、平衡”为主题的多边会议能凝聚共识,集思广益,为各经济体找到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之道。外界期待,中国将在推动亚太经济合作方面传递强劲力量。
曼谷目标
apec成立于1989年,当时只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它已成为亚太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旨在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支持地区的可持续增长和繁荣。
目前,apec共有21个成员,3个观察员,覆盖全球38%的人口、48%的贸易和62%的gdp。从运作机制看,一年一度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apec会议周的高潮。
今年,随着世界试图从疫情阴影中走出,“亚太大家庭”将迎来三年来首次重新聚首。这将是自2019年智利会议取消、2020年和2021年因疫情改为线上举办后,apec首次举行线下领导人会议。
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亚太经济体线下开会,备受关注。据泰国方面介绍,东道主希望通过今年的会议,帮助各经济体在应对潜在衰退、促进贸易投资、改善供应链、升级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以及减少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等方面取得进展。
“今年领导人们能恢复线下开会,本身就是会议的一大亮点,可从两方面观察。”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指出,一是,在疫情对地区经济造成持续影响后,各经济体通过团结合作来实质性推进区域经济复苏和健康发展的愿望较以前更加迫切。二是,东道主泰国为线下开会做出很多努力。会议主题的设置与后疫情时代亚太经济合作面临的困难密切相关,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出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具体来看,刘晨阳列举道,开放,是指在亚太地区价值链、供应链面临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干扰的情况下,apec仍应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传统主旨,更好地协调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型自贸区的对接、融合,向亚太自贸区这一中长期目标去迈进。
联通,是针对疫情期间所暴露的亚太地区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和梗阻。实现硬件、软件、人员的全方位互联互通,仍是apec进一步深化亚太合作、提升市场条件和基础的一大重心。
平衡,是针对欠发达经济体和弱势群体在疫情冲击和经济动荡下应对能力不足和脆弱性,希望促进各经济体间的包容性发展,也希望通过绿色、低碳等增长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沈铭辉就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概括出三方面看点。一是,凝聚共识,维护自由贸易和区域开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打造良好的综合发展环境,推动亚太一体化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二是,互联互通,通过基础设施和机制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实现区域内的联通水平,为企业经营活动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三是,包容平衡,坚持合作包容,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形成发展合力,为区域内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地区愿景
除了主题和议题设置外,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出一些新的尝试引人注目。
18日,上任不久的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将在会场上发表讲话。他将成为过去30多年里首位访问泰国的沙特王室高级成员。泰国和沙特将在会议期间签署加强外交和投资关系的协议。有泰国学者指出,从apec多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愿景看,穆罕默德的出席是一个积极迹象。
除了沙特客人,另有两位非apec经济体的领导人也受邀出席今年的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柬埔寨首相洪森。有评论称,这是apec向亚太之外寻找全球紧迫难题的解决方案。不过,洪森因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已取消出席计划。
同样缺席的还有美国总统拜登。据白宫介绍,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国务卿布林肯、贸易代表戴琪等高级官员将出席今年的会议,以促进自由、公平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
“拜登不参加今年的会议,并不能简单解读为美国对亚太地区或apec经济合作的不够重视。”刘晨阳指出,历史上也有美国副总统出席开会的先例,外界更关注的还是美方在会议上的立场表达。美国申请成为明年的apec主席国,距离上次2011年主办会议间隔并不长。这也反映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重视,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推进以战略伙伴关系为抓手的对外战略的情况下,他希望在亚太区域合作方面进一步强化其领导地位。
不过,外界也对美国在亚太经济合作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抱有疑虑。有东南亚学者称,不排除美国利用apec舞台,推动“印太经济框架”和其他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经济贸易联盟,迫使其他国家站队。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亚太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以及美国因素的影响,可从两方面观察。
一方面,“当前,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仍在稳步发展中。尽管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巨大冲击,但多数经济体仍有共识,即合作才是克服贸易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沈铭辉指出,区域内两大自由贸易协定(rcep、cptpp)各自的定位、成员、需求并不一样,但在apec框架下,这两大贸易协定不断发展,有望向着共同目标(亚太自贸区,乃至亚太共同体)聚合发展。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刘晨阳指出,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各种贸易安排和自贸协定在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铺路石的作用,但如果被某些成员用作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就会引发外界对于贸易集团化、恶性竞争的担心。从最早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到今年的“印太经济框架”,美国把价值链和意识形态、价值观相联系,打造排他性区域产业链,显然有悖于自由贸易安排促进地区一体化的初衷。外界希望美国能从apec大局出发,保持apec议题的延续性,把共识度较高的议题作为重点推进方向,而不是从单边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亚太自贸区建设和apec的凝聚力造成冲击和干扰。
中国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共二十大后新一轮元首外交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将出席今年的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方关于深化亚太合作、促进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主张。
舆论认为,这体现出中国对亚太经济合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在apec经济体面对共同挑战、亟须加强团结的时刻,中国也承载着外界的广泛期待。
分析人士指出,自1991年加入apec以来,中国扮演的角色已发生明显变化,从早期的被动参与者,到现在不仅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apec未来方向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中国在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多项方案,作出重要贡献。
“下阶段,中国将从两方面继续对亚太区域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刘晨阳指出,一是利用自身高水平的开放,为建设亚太开放型经济做出贡献;二是围绕一些高水平议题,发挥更突出的引领作用。
具体而言,刘晨阳指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中方参与国际合作的主导思想和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繁荣稳定的亚太命运共同体。可见,中方的目标与apec“2040年新愿景”联系紧密。本次会议上,如何通过更具包容性、更开放普惠的区域合作,推进亚太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有机结合,将是中方要阐述的立场。
与此同时,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刘晨阳认为,结合中国“双循环”新格局的打造,可以期待中国在未来亚太区域合作中,会在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对接等方面采取更积极姿态。比如,从申请加入cptpp、启动《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等动作都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沈铭辉指出,中国在推动亚太经济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层面。
一是,元首倡议。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出开放与合作的时代强音。这也是中国在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上发出的明确信号。
二是,公共产品。近段时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嚣尘上,但中国一直坚持开放,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市场这一最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
三是,大国引领。面对疫情、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一系列全球挑战,中国积极承担责任,在全球治理框架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体现出一个负责任新兴经济体的使命和担当。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本文作者:安峥